南极大地震 小说 下载

南极大地震 小说 下载

作者: 田穆

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南极大地载》是作者“田穆”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典韦唐典韦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南极洲发生 12 级地受灾人数达四亿专家团前往南极洲勘却发现南极的极多了一座诡异的锥形山无数人精神崩甚至有人吞枪自极少数理智尚存的专向全人类发起联合呼吁: 不惜一切代马上离开地球1我叫田是吉林省地震局的实习研究双十一那天夜我刚关掉购物直还没来得及进入梦局里领导忽然打来电让所有人紧急集我揉着眼睛走进会议这才得南极洲发生了 12 ...

2025-05-25 14:04:02
南极洲发生 12 级地震,受灾人数达四亿人。

专家团前往南极洲勘测,却发现南极的极点,多了一座诡异的锥形山峰。

无数人精神崩溃,甚至有人吞枪自尽。

极少数理智尚存的专家,向全人类发起联合呼吁:

不惜一切代价,马上离开地球

1

我叫田穆,是吉林省地震局的实习研究员。

双十一那天夜晚,我刚关掉购物直播,还没来得及进入梦乡,局里领导忽然打来电话,让所有人紧急集合。

我揉着眼睛走进会议室,这才得知,南极洲发生了 12 级地震。

陆地观测卫星传回的画面显示,南极大陆已经濒临崩溃。

一条条长达上百公里的裂缝,贯穿南极冰盖之上。

岩浆顺着裂缝喷涌而出,又被混着冰雪的海水熄灭,凝聚成大片大片的玄武岩。

这幅货真价实的冰与火之歌,是人类历史上,甚至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

局长眉头紧锁,指着地图说道:

目前,地震波已经波及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正在发生超级海啸,新西兰的受灾情况也极为严重。

非洲方面,暂时还没有数据传过来,但情况不容乐观。

上级要求,各省组织专家团队,连夜赴京集合。

待余震安稳,马上奔赴南极,开展震后勘测、数据收集、灾害评估等工作。

这次地震,是全人类的灾难,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2

接下来的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大量关于地震的新闻。

南美洲,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有人站在 26 层高的萨尔沃宫顶部,拍摄近在咫尺的滔天巨浪。

巨浪的最顶端,比这栋百米高楼还要高出两倍以上

那种压抑感和绝望感透过屏幕,死死地压在我的胸口,我仿佛能嗅到来自深海的咸湿气味。

拍摄者点击上传的一瞬间,巨浪将整栋萨尔沃宫碾碎,连带着拍摄者和他的设备。

这条视频在 TIKTOK 上爆火,全球播放破亿。

阿根廷的火地岛省,几乎被整个摧毁。

南非,开普敦和伊丽莎白港,人们尖叫着逃离海岸,却依然被卷入大海。

这只是地震波引发的海啸。

南极洲本身,所有科考站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幸存者寥寥无几。

在天灾的威胁下,连企鹅和海豹这对天敌,都站在同一块冰面上瑟瑟发抖。

人类,自然也不会目睹同胞遭受灾难,坐视不理。

联合国五常组织世界各国,为受灾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一艘艘远洋货船驶向灾区,一辆辆工程车奔赴受灾前线。

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齐心协力挖开废墟,救出幸存者。

在这场浩劫中,全人类前所未有地团结一致。

地震后的第七天,上级同意了我的申请,批准我加入震后勘测专家团,奔赴南极洲。

3

我们局报名 17 人,只有我和另外两个研究员入选专家团。

他们俩一个是正研级,一个是副研级,都是资历深厚、经验老到的科研工作者。

我这个毛头小子能入选的唯一原因是,我在申请材料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上无父母,下无妻小。孑然一身,无畏牺牲。

求学廿载,小有所成。但求展才,无愧于心。

上级领导的批复是: 批准,盼平安

收到批复的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三人来到龙嘉机场,乘坐专机直飞北京。

在首都国际机场,我见到了全国各省的专家代表,其中不乏我只在期刊上听说过的业界大牛。

我们和安保团队,登上一架紧急抽调的 C919,飞到澳大利亚南端的瓦南布尔。

瓦南布尔是座小城,人口只有几万。

我们在机场短暂休息片刻,就乘上大巴,前往瓦南布尔港口。

沿途一片破败,大树东倒西歪,许多房子都出现了裂痕,坍塌的也不在少数。

我甚至还看见,几只发狂的袋鼠冲上街头,很快被当地居民处理。

显然,这些狂躁的袋鼠,是受到南极洲地震伴生的次声波影响,才会冲进城市攻击人类。

4

几小时后,我们的大巴车开到瓦南布尔港口。

十几辆大巴一字排开,来自各国的专家团和安保团队下车,登上一艘科考船。

这艘船叫雪龙 2 号,长 122.5 米,宽 22.32 米,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地震后,南极圈内的冰川大量崩塌,我们需要雪龙 2 号破开冰层,才能深入极地。

会议室里,上百位专家齐聚一堂。

一个须发斑白的阿根廷专家站在台上,用浓重的拉美口音介绍道:

11·11 南极地震,里氏震级达 12Ms,矩震级达 12.4Mw。

多国地震台站观测到地震波,通过时间差计算可知,本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南极极点。

虽然大部分专家早就得知了这个结论,但会议室依然一片哗然。

众所周知,地震,是地壳释放能量造成的振动。

按照地震成因,通常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最为常见的,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就会发生构造地震。

2020 年,位于南极洲板块边缘的乔治王岛,发生了持续性的火山地震。

四个月的时间,乔治王岛总计发生了万五千次地震,岛屿甚至被移动了十厘米。

经过专家分析,这场持续性地震的成因,是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底部的虎鲸海底火山喷发。

但……南极的极点,位于板块中央啊

那里不存在板块碰撞,没有火山,没有地下溶洞或采空的矿山,更不可能有智慧生物制造地震。

台上的阿根廷专家播放下一组数据,将另一个谜团呈现在眼前。

根据我们的计算机模型,初步判定震源深度为 700 公里。

5

会议室里,各国专家踊跃发言,阐述关于地震成因的猜想。

我则一言不发,出神地盯着投影屏上的数据,手中的钢笔不自然地在本子上画来画去。

震源深度的数据,符合我们局的观测数据,可以认定为正确。

学术上,将震源深度超过 300 公里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

深源地震的成因,始终是个未解之谜。

人类历史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是 1934 年6·29 印尼苏拉威西岛地震,震源深度是 720 公里。

通常来说,深源地震的能量传达到地面时,因传导而损耗大半,破坏力会大大削弱。

可这次南极地震,破坏力极强,几乎快要地表完全摧毁。

那么,震源释放的能量,该有多么巨大?

6

雪龙 2 号劈波斩浪,向南极洲昂然进发。

随着纬度逐渐降低,气候也越来越冷。

三天后,雪龙 2 号驶入南极圈。

船首的破冰铲将厚厚的冰层碾成齑粉,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吱嘎声。

第四天一早,纷纷扰扰的议论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

我揉着眼睛,透过舷窗向外望去,一片白色的大陆映入眼帘。

这里是南极洲的威尔克斯地,我们即将在此登陆。

广播喇叭响起船长的播报: 请全体人员穿好防寒服,戴好护目镜和防晒面罩,排队乘坐舢板下船。

南极洲分为暖、寒两季,11 月刚好是暖季,沿岸地区的气温在零度左右。

内陆地区最冷也不会超过零下 35 度,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天相差无几。

我穿戴整齐,和中国专家团一起,排队等候下船。

在海上飘荡数日,终于登上了南极洲的雪地,有种脚踏实地的安心。

各国安保人员,将设备从船上搬运下来,按照预先的人员分组,有条不紊开展勘测工作。

我和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年轻专家分成一组,负责采集岩石样本。

这哥们叫唐典韦,名字比较拗口,我干脆叫他典韦。

典韦摆弄着刚从船上弄下来的雪地摩托,冲我打了个呼哨。

老田,走咯

7

这辆经过特殊改造的庞巴迪雪地摩托,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 160 公里。

我抱着大包小裹的设备,双腿死死地夹着摩托后座,生怕典韦这孙子一不小心给我甩出去。

幸好,典韦的技术还不错,一路上有惊无险。

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深入南极大陆,找到因地震而裸露的花岗岩,提取岩石样本,判断地震对南极板块造成的影响。

几个小时之后,典韦停下雪地摩托,告诉我油量还有一半,再往前可能就回不去了。

我拍了拍雪地摩托超大号的油箱,对典韦说道:

成,那就搁这儿采样,采完了问问上头,是派飞机来送燃油,还是咱俩掉头往回赶。

眼前是一片开裂崩塌的冰盖,地面上出现了一条三米宽、二十几米深的裂隙。

看这个地形,我和典韦不禁有些头大。

裂隙两侧都是寒冰,只有顺着绳子下到裂隙底部,才能提取岩石样本。

这也太高了噻,恼火得很。

那咋整?对付爬吧。

我和典韦骂骂咧咧地取出攀爬工具,先在平地放置雪锚,随后一点点往冰壁里敲入冰锥,用来固定绳索。

用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下到裂隙底部。

典韦负责拍照,测绘冰盖的开裂情况。

我则闷头组装便携式岩心钻机,准备钻孔取样。

忽然,典韦停下动作,狐疑问道:

老田,你听到啥子莫得?

8

我仔细听了一会儿,却什么都没听到。

啥也没有啊,你别搁这吓唬人,赶紧捅咕你那相机去。

我没把他的话当回事,握住岩心钻机的把手,启动电源,开始作业。

钻头的嗡嗡嗡声,在整个缝隙里回荡。

典韦凑过来,扯着嗓子喊道: 你娃把细些哦,搞出雪崩就垮杆了

我摇头道: 这全是千年老寒冰,上哪给你整雪崩去?只要不发生余震,就啥事都没……

话音刚落,我顿时察觉到有些不对。

地面在抖。

我一开始以为是钻机工作带来的抖动,但这便携式钻机,哪来那么大功率?

典韦摸了摸冰壁,顿时脸色煞白。

他一把拍下钻机上的急停按钮,大声喊道:

拐了你娃个乌鸦嘴,真余震了

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典韦一脚踢翻钻机,扯着我的衣袖,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冰壁上的绳索。

抖动越来越剧烈,整个冰盖都在摇晃。

喀喀喀……

一条条横向的裂缝,突兀地出现在另一侧的冰壁上。

倘若那边的冰壁崩塌,我们瞬间就会被冰块砸中,永远长眠在南极地下。

一想到那种死法,我顿时慌了神,用吃奶的力气抓住绳索,拼命往上爬。

典韦动作麻利,先一步爬了上去,转身催促我道:

搞快爬哟再紧到就夹死了噻

他急得原地跳脚,恨不得借我两只手。

顷刻间,另一侧的冰壁彻底崩塌,千百吨重的寒冰,将整个裂隙填平。

幸好,在最后一刻,典韦抓住了我的手臂,将我拖了上来。

我惊魂未定地坐在雪地里,只感觉整片大地都在剧烈摇晃。

狂风呼啸,冰雪纷飞,一条沟壑出现在雪地上,完全阻断了我们返程的路。

强烈的地震波,严重干扰了通信讯号,耳机里只有杂音。

我们联系不上雪龙 2 号,也不知道专家团的其他人在哪里。

典韦指了指不远处的雪地摩托,向我挥了挥手。

上摩托走噻

瞅我干啥?撒冷开车啊

风把我们的声音吹向远方,我们交换了下眼神,倒也不耽误交流。

雪地摩托在冰天雪地里飞驰,两条车辙被狂风抹平,又被裂缝吞噬。

9

这场地震极为剧烈,至少也有级。

典韦攥着车把,将油门拧到底,双眼圆睁,盯紧前方的路况。

我坐在后面,死死地攥着典韦的衣服,心中满是恐惧。

要是雪地摩托掉进了沟里,就算我们活了下来,也绝对走不出南极洲。

地震发生时,去空旷地带避险,这是常识。

但这里是南极,脚下是几公里厚的积雪,再往下是随时会开裂的冰盖。

我们只能一刻不停,竭力躲避危险,等候地震停止。

雪地摩托已经飞驰了半个小时,可这场地震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加剧烈。

倏然,典韦身躯一震,死死地捏住左手车把的紧急制动。

雪地摩托失去控制,横着漂移出去。

我们连人带车滑出去十几米,摩托似乎撞到了一条小裂隙,我和典韦当场被甩飞。

落地那一刻,典韦顾不得自己有没有受伤,一骨碌爬起来,抓起我的衣领,指向南边。

老田你瞧那是个啥子东西?

我循着典韦指出的方向望去,整个人呆立在原地。

原本一马平川的白色平原,赫然出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尖锐山峰。

10

那座山极为突兀,可以说是凭空出现的。

看它所在的方向,应该是南极极点。

我此刻的位置,距离南极极点,少说也有两三百公里。

板块运动的确可以形成山脉,可是,这还不到一个小时啊

而且,这座山峰,竟然能被两三百公里外的我看见……

那它的高度,至少在五千米,甚至……超过珠穆朗玛峰

我坐在雪地里,怔怔地望着那座山峰,连地震几时停下都不知道。

典韦先一步回过神来,按下对讲按钮,扯着嗓子喊道:

呼叫雪龙 2 号呼叫雪龙 2 号

对讲机里依然只有杂音,没有任何回应。

典韦挠了挠头盔,拍了拍我道: 咋个办哦,过去看看?

我坚决反对: 摩托的燃油不够,咱们去了,可就回不来了。

典韦扶起摩托,擦掉油量表上的浮雪,黯然说道:

刚刚逃命,又费了些燃油,要是没得补给,我们肯定回不去咯。

补给?

刚刚的地震,必然对南极洲沿岸造成巨大影响。

能否恢复通信,还是个未知数,更别说雪地飞机能不能送来补给了。

报名请战的时候,我考虑过有可能遇到危险。

但当危险真的摆在眼前,明摆着告诉我你要死了的时候,心底的绝望感渐渐蔓延开来,和眼前白茫茫的冰雪一样冰冷。

也罢。

反正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弄清楚南极大地震的成因。

直觉告诉我,那座违背常理的山峰,一定有问题。

子曾经曰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既然生路渺茫,不如……青史留名

想到这一层,我再度振奋起来,故作轻松道:

那就过去看看呗。大不了,上头给咱俩立碑,写个田穆、唐典韦之墓』。

以后登山探险队来挑战这座山,还能顺手给咱俩上个坟,不亏。

典韦也哈哈大笑道: 算逑,老子才不跟你合葬哩。

11

再次跨上雪地摩托,典韦拧动油门,朝着那座山的方向飞驰。

我则时不时使用对讲机呼叫雪龙 2 号,但始终未能得到回应。

山峰的轮廓越清晰,我的心跳就越快。

这是一座锥形的山峰,峰顶是尖尖的锐角。

根据我的判断,它的高度肯定有一万米以上,底部直径至少有两千米。

两个小时转瞬即逝,在燃油即将耗尽的一刻,我和典韦到达了这座锥子山的外围。

剩余距离不到一公里。

然而,这一公里如同天堑。

一条条无底深渊,贯穿两公里厚的冰盖。

我靠近俯视,隐约能看见深渊中流淌的熔岩。

冰与火的彼岸,是锥子山黝黑的山壁。

我取出望远镜细细观察,山壁看似光滑,没有覆盖泥土和冰雪,无法判断是由什么岩石构成。

典韦胆大,找出绳索和冰锥,试图找一条可以靠近的路。

我们背上勘察装备,像两只蚂蚁般上下攀爬。

累了,就找一处平台休息。

饿了,就分食所剩无几的食物。

又过了三个小时,我们终于站在了锥子山的脚下。

山体与地面的夹角足足有 80 度,几乎可以视为一面高高的墙壁,我们根本无法攀登。

我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午夜时分。

但此刻南极是极昼,太阳不会落下。

精疲力竭的我们,全靠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探索动作。

由于地震和岩浆的原因,极点的温度只有零下二十摄氏度。

典韦摘下手套,将裸露的右手贴在黝黑的山壁上。

下一秒,典韦问出了一个让我毛骨悚然的问题。

老田,这锥子山,真的是一座山嗦?

12

我愣了一下,也摘掉手套,细细抚摸山壁。

触手光滑,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冰冷,反而有一丝温热。

我解下地质锤,在山壁上敲敲打打。

这一敲,我就发现了异常。

花岗岩的摩氏硬度是 6 至 7,黑曜石是 5 至 5.5。

但锥子山的山壁,摩氏硬度至少是 9,连钨钢合金都没有这么硬。

我们的岩心钻机早就遗失了,现在想采样,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敲。

可我和典韦轮流敲了半天,连个小坑都没敲出来。

典韦丢掉地质锤,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老田,这到底是个啥子东西?

我摇头道: 没听说过。它不是金属,也不像石头。

典韦用力拍了拍山壁,开玩笑道: 莫不是人造物?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外星人的飞船?

我被典韦逗笑: 那它从地下钻出来,岂不是说外星人要跑路了?

话音刚落,我愣了一下。

刚发现锥子山的一刹那,我就觉得有什么不对。

一个极为惊悚的想法,渐渐在我的脑海中形成。

典韦。

我咽了口唾沫,细声细语说道:

你也是研究地震的,南极板块不可能自己挤压出一座山来,对吧?

典韦见我认真起来,也不再开玩笑,开口答道:

对嘛,再说地球的重力,也不允许山峰达到一万米高哇。还有……

还有就是。我抢过话茬继续说道,板块挤压的山,是由土石组成的。而这个锥子山,它更像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头,对吧?

典韦再次点头,目光疑惑而凝重。

也就是说,锥子山被某种力量驱动,从地球内部推了出来。

这种力量太过强大,甚至让锥子山穿透了南极板块。

我艰难地说着我的想法,汩汩冷汗洇湿了保暖衣。

全球各地的地震局都测算过,11·11 南极地震的震源深度,是七百公里。

也就是说,锥子山原本的位置,位于地壳下面,甚至可能在地幔之下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新生儿睡觉老是哼哼唧唧满脸通红
  • 新生儿护理
  • 联云世纪下载
  • 新生免费观看全集
  • 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
  • 新生儿打嗝正确的处理方法
  • 新生植发
  • 新生儿多久喂一次奶
  • 对老公越来越陌生怎么回事
  • 新生小说原著
  • 浮世诛妖录番外 清辞篇在线阅读
  • 新生儿音乐